学校动态
学院首页 招生专业 成考简章
自考简章 常见问题 网上报名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施旭教授来校讲学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自考网   2010-05-29    浏览

      5月27日,应研究生处、科技处和外语学院的邀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施旭教授在外语学院315学术报告厅给我校师生作了关于“话语研究与城市发展”的学术讲座并到我校“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导工作。
            

                  


      施旭教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范代克。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施旭教授曾在荷兰、新加坡和英国的大学任教,2004年回国。施旭教授在众多著名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出版四本国际著作 (《文化再现》、《文化视界下的话语研究》、《解读他者文化》(第一编者)、《话语与文化斗争》(主编))和两部学术译著。创立并主编国际期刊《话语与多元文化》(Routledge 公司)、国际学术丛书《话语与多元文化》(香港大学出版社)、国内期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任12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包括《社会语言学》、《话语与社会》、《语言与政治》、《亚洲传播》、《亚太传播》、《文化与心理》、《语言与社会心理学》、《符号学》等)。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学术思想包括:我们必须将当代社会语言活动(如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媒体话语、科学话语,等等)作为不同文化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实现文化变革的现象来研究。       

      讲座“话语研究与城市发展”,运用话语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的历史风景名城杭州,对有关城市发展的话语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相关话语内部因子(如说话人身份、说话的内容)的系统、深入的分析,并运用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观“天人合一”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保护文化”和“保护自然”原则对话语的衡量。施旭教授指出:民众在杭州城市的发展上开始有了话语权;城市发展的主体呈多元化;这种发展主体的民主化、多元化促进了城市发展本身,使之趋向“天人合一”;发展话语的内容丰富且有变化;但是这种内容变化似过多、过快;发展话语有过分强调现代经济和城市西化而忽视自然和传统保护的倾向。      

       施旭教授在讲座中,基于一种民族和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的双重立场,使在场的听众深受启发。关于施旭教授的讲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果话语是我们构建社会形象的软实力,而这种由话语构建的形象最终成为被人们解读社会的媒介入口,那么话语在本质上就具有社会实践性,当然同时是语言性的。讲座中,施旭教授还就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普世化和西方化、国内学界愈来愈认识到中华学术失语的大背景下,中国话语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的探索迫在眉睫。近年来,除了外语界,还有中国语言学界、新闻和传播学界、社会学界、法学界等学者参与话语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话语研究正拓展、深入到我国的其他人文、社科领域。      

      讲座由外语学院院长彭石玉教授主持,研究生处副处长陈明芳教授、科技处副处长李先福教授外语学院韩高军副院长、张媛媛副院长等出席了讲座。全校师生近百人聆听讲座,听众与施旭教授的互动交流持续半个小时,宾主双双尽兴而归,讲座圆满成功。             
 


 

Copyright 2009-2023 武汉工程大学自考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武汉工程大学自考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